茂林紫蝶幽谷 雙年賞蝶揭幕

「茂林紫蝶幽谷~雙年賞蝶系列」活動,昨(十六)日在上千名遊客參與下,熱鬧登場。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許正雄表示,希望國內外遊客,每年冬季都能像紫斑蝶一樣來茂林作客,進一步將茂林的觀光活動推向國際舞台。

長達四個半月的茂林雙年賞蝶系列活動,昨日由高雄市長陳菊、茂管處長許正雄、立委簡東明、孔文吉等人敲鼓,揭開序幕,現場湧進上千名遊客共襄盛舉。

許正雄指出,高市茂林區的山谷,每年秋冬都會有百萬隻的紫斑蝶南下越冬棲息,紫斑蝶群聚飛舞的自然生態奇觀與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谷」齊名。國際旅遊美食聖經「米其林台灣綠色指南」,將茂林的紫蝶幽谷推薦為三星最高等級的生態之旅必遊景點。

陳菊盛讚茂林區是高雄市的一塊寶地,茂林的紫斑蝶渡冬現象,可說是整個地球的奇蹟,她希望遊客多到茂林旅遊,讓風災重建後的茂林,重回往昔榮景。

孔文吉、簡東明也分別呼籲國內外遊客,心中不要只有阿里山、日月潭,應該多到茂林旅遊,因為茂林也有好山好水及漂亮紫斑蝶。

另外,許正雄還特別推荐遊客一定要參與十一月廿三日的「多納黑米祭」闖關活動及廿四日的黑米祭主祭典,了解多納獨有的黑米文化及原鄉部落產業的活力,也可以探索萬山岩雕文化的內涵。

今年的賞蝶系列活動,茂管處從即日起至明年三月底,每周六、日及國訂假日均提供新威至茂林、多納部落的免費交通車接駁;今年也推出微電影、短文及照片的徵件活動,遊客有機會獲得五萬元大獎。詳情請上茂管處旅遊網http://www.maolin-nsa.gov.tw/查詢。

趴趴走papago巴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江溼地 賞鳥趣

冬季候鳥紛紛飛至臺灣,是許多賞鳥人士賞鳥的最佳時候,華江溼地周邊許多鳥類現蹤,包括棲息於溪流邊的蒼鷺、大白鷺、小白鷺、夜鷺、磯鷸,另外還有常見的白頭翁、麻雀、綠繡眼、洋燕、八哥等鳥類!何一先老師指出,台灣鳥類約有六百多種,牠們分佈在高海拔針葉林、中海拔闊葉林、低海拔雜木林之山區及平原、湖泊、河口和沼澤濕地間。台灣的鳥類大致可分為留鳥、候鳥、過境鳥、迷鳥和籠中逸鳥等。

溼地裡有魚類、水禽、溼地植物、水棲昆蟲與相關生物之棲息場所,在生態意義上更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植物除了是濕地生態系的生產者,提供動物為食物之外,植物本身的物理結構,還可做為動物的棲息空間因此,從沿海地區泥質灘地、岩礁、河口、沙灘,到內陸窪地、河川、漁塭、水稻田、水圳、埤塘,到山區林澤、水庫、高山湖沼等,皆屬濕地網絡的一環。

留鳥是台灣本地的鳥種,長年居住在此地,其中有二十四種特殊鳥類,這些鳥類是其他國家在野外看不到的,例如:黑長尾雉(帝雉)、藍腹鷳、台灣山鷓鴣(深山竹雞)、台灣藍鵲、台灣紫嘯鶇、冠羽畫眉等等。

農業局長廖榮清表示,讓民眾走出戶外,親近大自然,是認識自然生態的方式之一,認識新北溼地生態特色及演變,學習鳥種辨識,並培養正確的賞鳥觀念。農業局提醒──戶外遊憩蚊蟲多,郊外踏青時請著淺色長袖及長褲便裝,並且務必留意自身安全。

趴趴走papago巴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海超迷人 蘆竹、平鎮拚觀光

〔自由時報記者薛翰駿、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縣冬日花海正迷人,賞花正是時候!蘆竹鄉公所利用二期稻作休耕種植草花推展觀光,昨在坑子村外社橋廣場舉行千人健行賞花;平鎮市金陵路四段到葉奕明公祠堂周邊等多處地區,花海也美不勝收,吸引民眾拍照。

外社橋健行賞花 牛兒搶鏡

蘆竹鄉草花種植面積約三百七十公頃,有「草花之鄉」美譽,鄉長褚春來推動「草花觀光」成功吸引人潮,平日都有不少遊客,也是拍婚紗的熱門景點;草花的種類很多,有百日草、大波斯、小波斯、向日葵等,外社距離蘆竹知名的坑口彩繪社區只有五分鐘路程,民眾可就近順遊。

昨天的健行賞花吸引一千多名民眾參加,不少人來自台北,沿途遇農民牽牛吃草,讓來自都會的民眾興奮搶拍;當地各村長也帶領民眾參觀私房景點,或到特色小店啜飲咖啡,鄉公所表示,即日起到十二月十五日舉辦「拍下花海徵幸福」活動。

南桃園3鄉市花期至年底

平鎮市今年的花海種植面積約三百六十五公頃,即將進入盛開期,花期直到十二月中下旬,主要集中在金陵路四段到葉奕明公祠堂周邊、洪圳路往金雞湖路方向右側、金陵路七段與成功路交會處、南平路二段往埔心方向左側、長安路往民族路方向左側和中豐路新富公園對面。

平鎮市還規劃三處以向日葵形成自然花牆的「景觀綠肥迷宮」,分別位於宋屋國小、南勢國小、祥安國小附近的農田。

此外,中壢市月眉、內厝地區也遍灑由市公所提供單一的景觀綠肥波斯菊,十月底已陸續盛開,白色、紫色、粉紅色的波斯菊爭奇鬥艷;至於台六十六線楊梅市高榮交流道旁,則有百日草、波斯菊花海,面積近五公頃,吸引民眾拍照

趴趴走papago巴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樂知秋 2013臺中清水秋天音樂節

曾經是臺中古典音樂一年一度盛事的「清水牛罵頭音樂節」,自1996年開辦至2006年停辦後,在臺中市政府及地方人士的極力促成下,將於11月24日起,以「一樂知秋∼2013清水秋天音樂節」活動主題,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開一系列音樂會活動,為這一年一度的古典音樂盛事暖身。特別以傳唱80年,迴盪人心的《望春風》一曲,透過弦樂、鋼琴及聲樂表現,精采重現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謠。多媒體情境加上詩歌朗誦,為愛樂聽眾帶來場視覺、聽覺的雙重享受!

為了活絡小鎮居民對音樂的熱情,今(2013)年起港區藝術中心將透過自製、結盟方式與民間團體、企業合作,藉由每年的秋冬之季,規劃串聯一系列音樂活動,邀請優秀的音樂家及團體蒞臨清水演出,促進演奏家與在地聽眾的交流,提升音樂會聆賞風氣,並在區內校園進行音樂推廣教育,延續過往清水累積已久的音樂氛圍。

活動首場於11月24日下午舉辦「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郭芝苑」音樂會,紀念於今(2013)年驟逝的「臺灣音樂之父」郭芝苑老師(1921-2013,享年92歲)。郭芝苑老師作品質量俱豐,被譽為「記錄了由小市民至知識份子,由廟口至音樂殿堂的所有心聲」。特別邀請中部傑出合唱團隊臺中市福爾摩莎合唱團及郭芝苑室內合唱團,演出郭老師畢生經典的歌謠、歌劇等聲樂作品,向音樂大師表達最高的敬意與無限的追思。其中,成立近20年的郭芝苑室內合唱團,更是幾乎以演唱郭芝苑老師曲目而著名。

第二場於12月6日晚上舉辦,主題為「牡丹望春風∼臺灣歌謠之夜」。由小提琴家陳方騮及大提琴家陳俐亨所創立的「印象三重奏團」,是目前國內成立最久、並持續演出的鋼琴三重奏團體。音樂會除帶來傳唱80年之久的臺灣民謠《望春風》外,更透過弦樂、鋼琴及聲樂表現,精采重現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謠。

最後一場於12月28日晚上演出,帶來「俄國音樂與臺灣音樂的應和互鳴」。從俄羅斯返國的鋼琴家陳丘祐,精湛的音樂詮釋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將與青年演奏家楊婉婷、劉慧芬同台演出,以俄國音樂、臺灣音樂為雙主題,首開「國際交流」之風氣,展開音樂的和鳴與對話!

趴趴走papago巴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台灣媽祖文化節開鑼 11/16恭迎重回台北城

  在台灣民間社會中,媽祖一直是相當重要的守護神祇,流傳許多燴炙人口、救苦救難與的故事。北台灣8縣市連續10年舉辦「北台灣媽祖文化節」,今(2013)年將於本週六(16)熱鬧登場。

  原清代官祀台北府天后宮金面天上聖母神像,在1914年移祀坐鎮新北市三芝區小基隆福成宮,台北市自2004年首度舉辦恭迎媽祖回台北城民俗活動、獲得民眾熱烈迴響,2006年起擴大辦理「北台灣媽祖文化節」,今年適逢金面媽祖移祀三芝福成宮100年,並且重返台北城舊廟址10週年,而參加的宮廟更突破往年紀錄。

  「北台灣媽祖文化節」民俗文化活動,於2011年起採縣市輪值主辦,今年由板橋慈惠宮擔任東道主,由雙北市民政局共同擔任主辦單位,活動將於11月16日至24日接續於台北市中正區及新北市板橋區熱鬧登場。

  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表示,今年有北台灣8縣市及嘉義縣、雲林縣、台南市共11縣市,多達40間宮廟共同參贊為民祈福,希望以「10全10美」的全新內容,帶給雙北市民更多元豐富的廟會文化。

  11月16日(六)上午9時30分,由台北市長郝龍斌親率地方耆老各界人士,在北城門前延平南路,循古代官方祀典迎駕古禮規制,由青年學子以熱鬧的北管古樂、莊嚴的儀仗及歷代敕封聖號旗、南管古雅樂及典雅的傳統民族舞蹈,以及板橋慈惠宮籌備超過50個表演行列的引領下,恭迎「金面媽祖」神像穿越北城門重返台北城。

  並以踩街祈福方式重返清代台北府天后宮舊址,於228公園內國立台灣博物館前廣場,舉行紀念儀式及藝文展演,途中安排專家學者解說及定點表演,郝龍斌將親自為金面媽祖抬轎、為市民祈福。

  當天下午3時板橋慈惠宮也將恭請媽祖啟駕赴板橋駐駕一週,並於16至23日於駐駕板橋慈惠宮期間,舉辦「祈福法會」等系列活動,於23、24日兩天上午於板橋市區舉行會香啟駕儀式及踩街繞境,讓市民更加認識台灣民間信仰的豐富內涵,感受宗教祭祀文化的獨特之美。

趴趴走papago巴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